时维九月,序属三秋,在此丰收的季节,赌球网崔晓阳教授荣获“2019年度黑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”的荣誉称号。
从教三十余载,崔晓阳老师将青春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,从青春年少到知命之年,崔老师潜心学术、立德育人,为我国林学事业培育出许许多多优异的人才。今日,赌球网大学生网络发展中心对崔晓阳老师赌球网进行了专访,深入了解崔老师这些年对教育教学事业的心得体会,也深刻感受到崔老师为人师者的人格魅力。
个人简介
崔晓阳,我国著名森林土壤学者。崔晓阳老师出生于60年代山东的一个农民家庭,受教于父辈们朴素、厚道的品行,他一直是吃苦耐劳的楷模。1981年,东北赌球网求学;1985年,硕士师从著名森林土壤学家林伯群教授;1988年,留校任教,时至今日,已从教32年。崔老师的双脚踏上过东三省的无数土地,用双脚丈量出黑土地的广阔无垠,他爱岗敬业的崇高形象俨然已成为林学人的标杆。
崔晓阳老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,承担国家973、科技支撑、重点研发计划的多项研究任务,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。为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,国家自然基金委重点项目评议专家。担任Soil Biol. Biochem., Geoderma等TOP期刊审稿人。崔老师在本科教育工作中也成绩斐然,他是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(慕课)“土壤学”、黑龙江省精品课程“土壤与土壤资源学”主讲人,也是全国高等农林院校规划教材《赌球网》主编、国家级规划教材《赌球网》副主编,还牵头建设了土壤学本科课程群。因此崔老师在执教期间获得了很多荣誉,如历获多次校教学质量奖,并于2013年获东北林业大学第十届“我最喜爱的十佳教师”称号。
采访内容
Q
您的教龄多少年?是如何进入教师这个行业的?
崔晓阳:我已经从教32年,从1988年参加的工作,当时进教师这个队伍是受我前辈老师的影响,对我影响很大的老师都是一些兢兢业业的一线老师,印象最深的就是我进大学的时候,教我第一堂课的老师,还有教树木学的老师,他的知识面非常广,还有到大三的时候,教遗传学的老师,再到后来接触的生态的老师,这些先生的人格魅力都对我有很大的吸引力,虽然不是轰轰烈烈,但是非常有感染力。受先生的影响,我当时就想做一个林业行业的人民教师,教更多的农业子弟、工人子弟,使他们走上林业科学的道路,这是我为什么走上教师这个行业的原因。除了先生的感染之外,我自己当时对教师这个职业也有一种崇拜,当时心里也很惶恐,这个职业我能不能胜任,正是这种惶恐的心理,使得我好好地备课,当然这其实和职业竞争也有密切关系。
Q
根据您自身的工作经历,您是怎么看待教师这个职业的?
崔晓阳:教师这个职业,是最高尚、最崇高的职业,为人师表,为国家培养人才。但是我也有很多彷徨,因为最近十几年来,行政手段的考核对教师的冲击力非常之大,考核的内容可能是科研,也可能是课题,有多少经费、发表了多少论文,这些可能在教师的考核当中占百分之九十以上。这样一来对高校的教师就有很大的冲击力,尤其是教师的收入与考核挂钩的时候,教课的老师内心就很痛苦,所以很多教师找不着方向,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科研上,对教书就疏忽了很多。实际上这个科研考核,不算是真正的考核,只是一种表面的考核,使得教师把所有的精力就放在了所谓的科研考核上,天天写论文,对真正教书育人的投入严重的不足,当前这种浮躁对教师的影响特别大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我对这种东西看得越来越淡,这些年都在反思我的教学质量究竟如何。把态度和精力放在科研上,科研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,但相对来说在教书育人反方面相对投入不足,这种浮躁的氛围,使得很少有人沉下心来真正地搞科研,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国家推出很多的SCI论文,甚至SCI论文超过美国,但是真正反映出教学水平的东西不多。经过最近几年的反思,我认为作为一个人民教师,就应该把教学做好,把教书育人做好,把自己的热情投入到学生身上,这样教育教学质量会上一个很大的台阶,会上一个很大的档次,我们人才培养可能要比现在要好得多。
我认为一个好的老师,他不一定是大科学家,不一定非常的有名,但这个老师,他必须有真正的学问,能把自己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,这个老师他必须得热心,把自己的经历、生命投入到教书育人当中,这个老师对学生必须要负责、对学业负责,正确领导他们人生的道路。
Q
您作为一个教师,认为教师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里?
崔晓阳:教师的价值主要在两个方面,一是教书,二是育人。所谓教书,就是把现有的知识教授给学生,把更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,把动态的知识传授给学生,也要传授给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。作为大学老师,不一定要有很厉害的科研能力,但一定要跟踪学科的最前沿,实现知识的更新很重要。教书除了知识方面,也要具备艺术的能力,就像导演一样,需要好的形式、好的方法、好的手段,用这些好的手段及时将前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。这些就是我对教书方面的理解。一个老师,如果能教好书,也只能算是一个合格的教书匠,如果能有自己的一些科研经历和科研成果,并且能将之融合后传授给自己的学生,或者传授一些思维方式,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教书匠了。而这些内容就涉及到教师的第二个职能——育人。
育人不再只是简单的教书,它包含很多方面,比如刚才讲到的教授思维方式就是其中之一。除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以外,还有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。综合素质也“一言难尽”,大的方面讲首先就必须是爱国,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,这是必须的前提。另外,吃苦耐劳的精神也需培养,学生身体和心理的耐力是很重要的。就比如说,我们东北林业大学虽然是一所很好的高校,但确实不如清华、北大、中科大等学校,我认为我们学校的学生的努力、刻苦程度与之相比还差很多,所以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就更加重要。林学其实算是一个艰苦的行业,但是除了野外实习比较艰难之外,我们在培养学生艰苦耐劳精神方面仍然有所欠缺。林学专业的很多老师就很能吃苦,不止是在山上的时候,还包括他们平时兢兢业业、吃苦耐劳的作风,都值得我们学习。我认为老师传授给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,在育人方面是很重要的。耐性、韧性都是综合素质中很重要的方面。可能是因为有代沟吧,我发现现在很多大学生,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,一旦遇到不顺就垂头丧气了,很容易受到打击承受不住,从而出现一些极端地反应。作为大学的教师,一路走来几十年自己的人生也会遇到很多的挫折,那跌倒后怎样爬起来,怎样沿着既定的目标坚韧不拔地前进,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告诉学生的道理。
Q
您认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,日后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?
崔晓阳:这个问题既很难回答,也容易回答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况,从教书育人的角度讲就是需要因材施教,教师可以做一些引导,同学们要依据自身性格、能力、家庭情况等具体情况,对自己的人生做出详细规划。就拿考公务员来说,虽然这相当于一座独木桥,但是这个岗位的需求量也很大,需要一些综合素质人才,性格比较活跃、活动能力比较强的人可以考虑去这种职位。如果性格偏内向的同学,但是善于发现问题,这些人可以选择走科研的道路。所以说“大学生需要什么能力,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”这个问题,需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,但不管怎样,无论是靠自己的社交能力还是思维方式去适应社会,或者其他何种途径去适应社会,都必须努力地提升自己,不要浪费青春,沿着既定的目标去努力,才会有可能成功。比如当年有一代人被文革耽误过,但现在很多的领导者、优秀的科学家皆出于这些人。这些人就是沿着既定的方向不懈努力,最终才成为了那样的人。所以如果真的让我回答大学生要具备怎样的素质,我想一条条罗列出来的话会有很多,实际上没有人真正具备这么多优秀的素质,所以只能根据自己的特色,做好人生规划,向着目标不断前进,就会成为你要成为的人!
师恩难忘,师德永恒。崔晓阳老师以其别具一格的教学风格和熠熠生辉的人格魅力,在三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中为祖国培养出数不清的林业人才,也为我们展现出为人师表所具有的大家风范。
三十载风雨,三十载树人,十万参天栋梁。致敬师德先进个人——崔晓阳老师。师德光辉永照,林学事业永恒。